外部环境发生急剧的变化时,
昔日的成功模式可能成为今日的障碍。
我应邀在浙江大学讲课时提到:
数字化时代,
市场已不再是企业将产品交付给消费者的场所,
而是双方互动的价值创造之地。
因此,中小企业关注的重点——
必须从内部流程质量和效率,
转向与消费者互动的质量上。
目前从总体上来看,
市场营销的理念已经逐渐被众多的中小企业经营者所接受,
传统的销售理念正在被新的营销理念,
如体验、内容、交互、场景、感知所代替,
一些企业已经学会采用先进的营销方式,
比如内容营销来武装自己。
当下中小企业用内容构建社群,
用内容驱动创新,
甚至用内容重构整个商业模式,
已经成了企业“移轨创新”的主要方式之一。
由此,变革时代的商业模式,
内容生产能力将成为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
内容生产不再单一依赖单一机构或者固化的组织,
而是依靠内容粉丝等开放组织创造,
这样做可以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内容生产的连续性问题;
二是生产受粉丝持续追逐的内容连续性问题。
显然,企业单靠自身的力量来生产内容是远远不够的。
内容生产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要遵循3+1原则:
“1”是指要借力社会热点,
“3”是指知识、趣味和情感,
这是内容生产的核心三要素,
也是人性的基本需求。
其中,做好社群营销的3大原则是:
1、要有共同的成员属性,
才能形成认知的归属和向心力,
这是有效连接的基础;
2、每个社群要有自己独特的主张和价值观,
现在的年轻人都号称是斜杠青年,
有很多爱好、身份和标识,
他可能生活在很多的社群里,
但在同一个社群里的,
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一定是互为认同的;
3、社群能够内生出独特的共享内容,
彻底改变内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单向关系,
出现凯文•凯利所谓的“产销者”,
这是社群持续粘性和永动的基础。
具体说来:内容生产、内容传播、用户沉淀、商业变现,
这些围绕内容产业的传统链条,
随着互联网、平台、自媒体的变革,
已经产生了新的商业逻辑。
展望未来,内容的发展必定是要产业化,
也势必会将用户区隔出来不同的群体或者组织。
这是一个生活大于生意的时代,
产品内容营销的本质就是用最小的投入,
准确连接目标顾客,
用完美的创意,
实现强大的口碑以影响目标群体。
有情怀的内容,能让你赢得客户的青睐,
有思想的内容,能让你赢得客户的敬爱,
有价值观的内容,能让你赢得客户的崇拜。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创始人于斐老师指出——
过去,我们的企业把用户抽象化,
每个用户都是数字;
未来,我们的企业必须把用户具象化,
每个用户都是故事。
因为一个企业,再好、再多的文化背景和资源,
如果,不能通过有效的营销方法转化为自身品牌形象,
那都是浪费。
因此,就要把企业的文化底蕴原材料,
经过精心、精准、精细的营销深加工成围绕生活方式展开的品牌故事,
并放进品牌建设中去,
这样才有竞争力。
在内容产业领域,
精准、协同生产和C2B消费是一种必然趋势。
现在,用户早已经对强制的生硬的广告充满了抵触情绪,
在这个时代,
只有能够打动用户,引起其共鸣的东西才会得到其目光的关注。
内容营销的精髓就在于企业经营需要实现从信息经济升级到信任经济,
任何好的内容,
均遵循从里及表的流程:确定价值观、普世价值的内核,
再根据当下市场的喜好和流行配置故事引擎和文化材料。
好的内容具有不被时代变迁泯灭的相同DNA。
第一、情感认同,用户愿意付费及传播。
第二、易于传播推广,用户接受程度高。
第三、可迭代,一种形式消亡了,可以切换到www.globrand.com另一种新形式;一段故事结束了,可以连续发展到另一段故事。
单一媒介呈现的内容、品牌注定价值不高、持续力和变现力差。
这其中,
中小企业内容生产不再单一依赖单一机构或者固化的组织,
而是依靠内容粉丝等开放组织创造,
这样做可以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内容生产的连续性问题;
二是生产受粉丝持续追逐的内容连续性问题。
因为,只有彻底的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企业才能摆脱市场环境所加予的桎梏,
成为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强者。
如何帮助客户在残酷竞争中尽快成长?
我和团队在为客户提供了量身定制的“内容+交互+价值链”解决方案。
主要解决4个问题——
①通过品牌认知赋能服务新的价值穿透力;
②围绕用户体验构建商业模式,用户也是经营者,将商业做成教育,把管控型组织体变为交互型价值体;
③通过“社群”和“连接”实现社交媒体营销的精准和有效传播,做好内容生产;
④从品牌人格化(brand personification)角度出发,通过 “场景”和“内容”,强化口碑的生态连接,结合新4C法则,落地企业实践,提升整个管理效率。
